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热议专家探讨其利弊影响
最近,我刷手机时总能看到关于人工智能的新闻——ChatGPT写论文、AI画作拍出天价、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……这些消息像潮水一样涌来,让我忍不住停下手指反复琢磨。上周参加了一场科技沙龙,现场有位白发教授激动地拍着桌子说:"现在不讨论AI,就像20年前拒绝互联网!"他眼镜片后的目光灼灼发亮,瞬间点燃全场情绪。可转头就听见隔壁小姑娘小声嘀咕:"可我昨天刷到的视频说AI要抢走所有工作呀?"这种矛盾感太真实了,就像我此刻捧着冰美式的手,既因为AI可能带来的便利而发热,又为未知的变化隐隐发抖。
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热议专家探讨其利弊影响
当我走进国家会展中心的AI科技展时,迎面而来的机器人正用38种语言欢迎访客,其中一个展台前排着长队——原来是在体验"数字永生"服务。看着大屏幕上根据逝者照片生成的会眨眼会微笑的虚拟形象,身后的大姐突然抹起眼泪:"要是早点有这个,我就能再听听妈妈叫我小名了..."这幕让我鼻腔发酸。但转身就撞见几位大学生举着抗议牌,上面用红色大字写着"拒绝算法操控人生"。他们塞给我一份传单,里面列举着某国外AI系统对亚裔面孔的识别错误率高达34%。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,技术本该像阳光均匀洒在每个人身上,可现实为什么总会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?
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热议专家探讨其利弊影响
今天采访完某医疗AI团队的负责人后,我的备忘录里留着两行截然相反的笔记:上面是"胰腺癌早期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2%",下面却记着"某乡镇医院因采购智能诊疗系统负债百万"。深夜写稿时,窗外正好有无人机闪着绿灯巡逻,这魔幻的现实让我敲键盘的手指顿了顿。朋友发来语音说他们律所刚用AI筛合同省了三百小时工时,语音背景里全是欢呼声。但挂断后手机自动推送的新闻却是《深度伪造语音诈骗案增长800%》。或许就像老家门前的石板桥,新技术铺就的道路需要所有过桥人共同踩实——瘸腿的老人需要扶手,蹦跳的孩子要防滑,而负重前行的中年人,最怕突然出现的裂缝。